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首页  联盟概况   联盟院校   创新教育   招聘就业   学员录   博客   论坛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ZLG“3+1”新闻中心  
校企无缝连接“3+1”创新教育之路――改革思路与教育理念
作者:周立功、王祖麟 发布时间:2007年11月1日 17:20:52 浏览次数:

  何谓“3+1”创新教育模式?
  通过江西理工大学近两年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改革实践,形成了“3+1”创新教育的改革思路与教育理念:
  就是“教与学、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全方位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
  就是“互动式、启发式、探讨式教学”+“数字化学习”的创新型教学体系;
  就是“学生自主管理、民主管理、人性化管理”+“团队协作”建设优良班风、学风的学生管理体系;
  就是通过“实验班、实验室、实践基地”+“开放式教育”的教学平台,校企无缝连接,联合培养“零适应期”的本科生与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就是大学前三年完成工程师所需的基本能力训练,后一年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工程实践培养模式,融会贯通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实践,培养成能适应21世纪竞争的具有创新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高等教育的改革之路不尽相同,但是其核心思想也构成“3+1”创新教育最根本的教育理念就是: “要把学生视为学校最重要的资产,尽可能使他在校期间受到良好的教育,这不仅是履行高校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也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它将为学校带来从办学条件到企业支持度、从学风传承到社会影响力方面的巨大回报”。

  因此,“3+1”创新教育之路是一个良性循环,当一批批学生走出“3+1”创新教育实验班、走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成为企业的骨干、行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时,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事业!

  “3+1”创新教育模式的培养目标为:
  ⑴培养在嵌入式系统技术领域具有较强工程技术能力的“零适应期”本科生;
  ⑵培养在科学素养、人文精神、专业能力方面具有优良素质的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
  ⑶通过实施创新素质教育与后续教育,为学生今后成为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通过校企合作、多高校联合,建立“3+1”创新教育实验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立全国“3+1”创新教育联盟,不仅能够积极探索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寻找破解“就业难”和“人才荒”两难困境的金钥匙,也为蓬勃发展的嵌入式技术等IT行业提供大批紧缺的优秀技术人才,为造就国家要求的拔尖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3+1”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的主要成效:
  (1)建立了以互动式、启发式、研究式教学为核心,教与学、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的创新素质教育体系,充分发挥了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走出去、请进来”全方位施教。
  (2)建立了以“数字化学习”为基础的,按照国际先进的“e-Learning”教育方式,通过新的沟通机制,提高教学的效率及效果。探讨了信息技术对学习方式的深刻影响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巨大变革。
  (3)建立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自主管理体制,学生不仅学习科学技术,而且在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工程能力各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班级文化与班风、学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在“3+1”创新教育实践的成功基础上,“校企无缝连接“3+1”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将进一步在教育理念、培养方案、管理与运行机制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深化改革与创新:
  1、教育理念创新。 积极探索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高校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在把握“回归工程”、“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下,如何形成符合工程技术人才成长规律,并能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工程教育体系。 据学校定位、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了“面向工程、校企合作、创新实践、全面发展”的改革思路与理念,在密切校企联系,消除学校与企业的鸿沟,寻找大学工程教育的有效途径,寻找破解“就业难”和“人才荒”两难困境的金钥匙等方面,期望取得更大突破。
  (1) 面向工程 大学工科本科教育应该把培养优秀工程师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使大学生能够受到良好的工程教育,培养成符合企业要求的优秀工程师,以满足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需求。
  (2) 校企合作 要培养“面向工程”的优秀工程师,需要校企合作,学校向企业提供科技成果与人力资源,企业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工程实践支持并参与学校的教学过程,构建“教与学、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全方位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发挥校企各自长处、合作形成双赢局面。
  (3) 创新实践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价值源于创新,创新必须与实践相结合,21世纪需要“以创新引导实践,以实践推动创新”的人才。因此,在面向工程的基础上,应积极推进创新实践,产学研结合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培养能适应21世纪竞争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与应用人才。
  (4) 全面发展 高等教育的价值就在于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因此要把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培养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优化、“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与跨领域的综合性人才。
  2、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按照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能力的学生的特点与专业教学要求,分类施教。 从大一到大四,按不同年级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建立“实验班、实验室、实践基地”+“开放式教育”的人才培养平台,配备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包括学校教师、知名学者与企业工程师),以“四个晋级阶梯”的分阶段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学生在校的期间,受到良好的人文精神与技术能力的训练。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得学校与企业无缝连接,工程教育与产业同步。
  实验班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平台,参与试点专业的学生进入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建立创新教育实验班,采用新的“3+1”创新教育模式,实施创新素质教育与专业理论与实验教学。 实验班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环境、课内外结合、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学习场地、形成团队精神与优良班风学风的基地。
  实验室是实验班的扩展,提供配备一流设备的开放实验室,供学生深入进行实践教学与知识融合。 实践基地是实验室的延伸,通过校内、外(企业)的实践基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与技术开发能力。
  开放式教育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全球的开放式教育资源(知识的海洋),进一步开拓教与学的空间,让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获得全球视野与技术能力的极大提升。
  “四个晋级阶梯”的分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就是:
  大一、注重科学基础训练;
  大二、注重专业基础训练;
  大三、注重专业课程学习;
  大四、是提高与工程实践阶段。
  在大四要进一步接受综合应用的系统训练,拓宽技术视野,以工程实践、研究课题、技术开发、论文撰写为主要内容,结合学校与企业的研发项目(课题),进行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完成全部学业,成为企业需求的“熟手”,达到“零适应期”要求、达到成为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1 2 3
【 关闭窗口 】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服务中心 — 广告服务 —
E-mail:[email protected]
联系电话:(86-)020-28872346 联系人:梁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