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首页  联盟概况   联盟院校   创新教育   招聘就业   学员录   博客   论坛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ZLG“3+1”新闻中心  
校企无缝连接“3+1”创新教育之路――改革思路与教育理念
作者:周立功、王祖麟 发布时间:2007年11月1日 17:20:52 浏览次数:

  “3+1”创新教育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高校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愈来愈密切,为了实现“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及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和高校的扩招,高校的培养对象、培养条件和培养规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大幅增长,但高校的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尚未很好地适应这些变化,高校的人才培养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这使高校毕业生的素质与国家和企业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他们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还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到企业或单位后需要较长的适应期。由此导致的后果就是“就业难”已逐渐成为高校面临的重大问题,而企业又难以招到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就业难和人才荒”两难的同时存在成了困扰中国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怪现象。因此,如何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发展、以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如何消除校企间的鸿沟、寻找破解“两难”困境的钥匙,是一个重大与迫切的课题。

  实际上建设创新型国家最大的创新群体还是工程师队伍,而这个队伍的培养显然主要依靠大学本科教育。因此,大学的工科教育应该把培养优秀工程师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尽可能创造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在大学四年中,使大学生能够受到良好的工程训练,培养成符合企业要求的合格工程师,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不能以降低培养质量为代价。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仅仅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难以实现,因为目前的高校与企业存在明显鸿沟,教学与企业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存在教育落后于产业的现象。还有来自老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因素,很多老师本身就是和产业脱节的,他缺乏参与工程项目的实际经验,对企业的研发情况、人才需求不了解;很多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不知道毕业之后要干什么,会需要什么知识,缺乏学习的紧迫感。所有这些都对人才的培养不利,也对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过去20年来,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技术发展与产业进步的步伐越来越快。然而,我们看到校园教育模式的变化还很小。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教育必须与产业同步,高校必须与企业联合,填平鸿沟无缝对接,共同寻找大学教育的有效途径:

  ⑴探索在大众化教育的新形势下,通过校企联合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零适应期”的优秀本科生的途径。
  ⑵探索在“回归工程、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下,形成符合工程技术人才成长规律,并能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工程教育体系。
  ⑶探讨信息技术对学习方式的深刻影响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巨大变革,推动高校在教育技术上主动创新,建立开放式的数字化校园(iCampus),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开放式教育与继续教育的变革。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江西理工大学与周立功单片机发展公司携手合作,整合高校与企业的各种优质资源,推进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与教材教法方面的改革,启动“校企无缝连接‘3+1’创新教育”,寻找破解“两难”困境的金钥匙,并且为蓬勃发展的嵌入式技术领域培养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

  2006年启动“校企无缝连接‘3+1’创新教育”教育改革试点,首届“3+1”创新教育实验班在江西理工大学成立,进行高等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实验。

  2007年“3+1”创新教育实验班在宁波大学、长沙理工大学、西安邮电学院正式开办。同时,以“3+1”创新教育实验班为模式,在江西理工大学启动了全专业、多年级学生参与的“校企无缝连接‘3+1’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代表着“3+1”创新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正在深入与拓展,必将取得更大的成效。

1 2 3
【 关闭窗口 】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服务中心 — 广告服务 —
E-mail:[email protected]
联系电话:(86-)020-28872346 联系人:梁笑